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决策部署,通过统筹检查任务、强化预警服务、深化数字监管等措施,减少涉企检查频次,着力提高执法效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涉企行政检查频次同比下降约两成,跨层级、跨部门联合检查率60%以上,环境信访投诉同比下降28.3%,连续6年未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一是加强统筹整合,推进集约高效检查。深化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综合查一次”机制,整合全市生态环境系统24项年度涉企检查任务,制定发布《2025年度温州市生态环境行政检查计划》。所有检查均通过省统一执法监管平台实施开展、执行“扫码入企并接受监督评价”流程,计划内检查原则上采用“双随机”抽查,对同一对象的系统内任务实行合并检查,跨部门事项按“应协同尽协同”原则联合或委托实施。深化分级分类监管,将环境信用评级与风险等级深度嵌入双随机系统,对信用优良企业降低抽查比例,信用较差企业提高频次。
二是加强源头预防,推进事前预警服务。依托“环保e企管”系统为全市3万余家企业建立环境健康电子账户,根据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动态赋予“红黄绿”二维码,并上线“浙里办”企业服务端,提供预警提醒、自查体检、线上普法及在线诊疗等线上服务,输出问题清单,开展提醒服务,推送整改建议,引导企业自律守法。今年以来,累计发送预警提醒4057次,引导企业自查3150次,组织“环境医生”诊疗34次,精心指导帮助服务企业规避环境违法风险。推广“学法积分抵扣罚款”政策,16家企业通过学法抵扣罚款35.7万元。对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887家企业“无事不扰”,今年已减少现场检查75家次。
三是加强数字赋能,推进智能精准执法。强化非现场监管,加快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转型。承接省级深化非现场监管试点工作,运用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等技术,整合升级打通污染源监管相关系统平台,目前已对5500余家企业1.2万个生产设备点位、1.5万个治污设施点位实施工况监控,444家企业596个点位实现在线监测,探索建立“线索筛选-智能预警-闭环处置”机制。去年以来,利用相关问题线索共立案28起、处罚301.5万元,移送公安4件;在大气环境重点区域推行“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厂界排查”智能巡航模式,通过“地空协同”精准识别废气收集、无组织排放等问题并立案查处3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