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浙江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第一批)》,全省共30个典型案例,其中温州申报的4个案例入选,分别为瓯海区梧田老街改造项目、乐清市柳市镇东风工业区改造项目、龙港市双龙工业区改造项目、瑞安市仙降街道胶鞋工业区改造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二。
近年来,温州市资规局坚定贯彻落实全面节约战略部署,不断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推进城乡发展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2023年9月入选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以来,全市共完成再开发低效用地26356亩。创新出台温州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20条举措,获部、省肯定,并作为10家代表之一在全国首次试点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另外,乐清老旧工业区块改造、温州机场交通枢纽综合体等2个项目入选全国节约集约先进典型案例,瓯海梧田老街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第一批典型案例,获全国推广。
一是突出政策赋能,激发市场活力。围绕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稳妥有序处置历史遗留用地、创新探索土地政策和规划管制有效协同等重点,以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实施方案为核心,构建了“1+N”政策体系,包括规划编制导则、实施指导细则、低效用地认定办法等。如针对市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分别明确永久和临时改变用途两种方式的适用范围、办理程序、产业要求、管控底线和出让金(收益金)要求等,为改变用途的管理处置提供明晰依据和路径。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完成低效用地调查更新工作,全面理清低效用地资源家底,逐宗落图、数据建库,切实做好重点板块、重点项目的用地保障服务。针对低效产业用地的改造提升需求,通过“政务公开在浙里,‘32条’进民企”活动,主动向民营企业家代表解读试点20条创新举措,获得众多企业的积极响应。试点以来共推动18450亩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促进产业集群提质升级。
三是重视典型引路,释放试点红利。指导各县(市、区)选定2-3个重点乡镇(街道)作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区域,实行封闭运行管理。待试点取得成熟经验、成效显著后,通过案例分析解读和宣传推广,带动全市范围内铺开,推动各地不断涌现出有创新、有成效、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如我市采取“历史文化保护+老旧街区改造”的拆整结合模式,通过产权重构、土地归宗、委托设计、调整规划、带方案出让等措施,全面推进梧田老街“规—建—治”一体化再开发,得到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