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77-88966822
邮箱:wzwrpy@163.com

温州市教育局:构建“家校医社”协同育人新生态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发布日期:2025-07-23 16:31:06    来源:万人评议

温州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构建“大体系、中坚层、小网格”学生心理服务体系,联动多部门成立“温心健康守护联盟”,创新打造“全域联动、全员参与、全景共建”的温心健康行动,着力推动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社区四方协同发力,共同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加强顶层设计,织密“全市域”服务体系。一是大体系统筹全局。市委市政府印发专项行动方案,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政法、卫健、公安、教育等部门组成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并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各县(市、区)同步建立机制并落实执行。二是中坚层支撑布局。强化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与服务互补,构建“1个市级学生心理服务阵地+12个县(市、区)学生心理辅导中心(阳光会客厅)+X个校外心理服务站点”的心理服务布局。开通“温心有约”“12355”“12356”等公益服务热线及配套线上服务平台,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指导。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服务师生家长13.93万人次,年均提供线上线下服务1.1万余次。鹿城“小鹿心屿”、瓯海“瓯孩心园”、洞头“海霞乐心岛”、瑞安“安心驿站”等区域心理服务品牌成为特色研学阵地。三是小网格筑牢根基。教育部门建立由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校园心理服务“导师团制”;政法部门推动建立基层包联机制,形成“导师团+基层包联”双闭环管理体系,全市185个乡镇(街道)组建基层包联小组,定期对接辖区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判分析、信息沟通与援助服务,按照“日常关注、重点关注、密切关注”三级分类标准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管理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

二、强化专业引领,提升“全员化”心育能力。一是强化教师心育素养。率全省之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配置管理、培养培训与激励机制协同发力,高标准推进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温心灯塔·心育赋能”教师心理健康“百千万”研训行动,将心育培训纳入市、县、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并重点融入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各类培训。健全市县校三级教研制度,按片区组建教研组,建立跨校联片教研与定期研训机制。举办“情绪急救”情境模拟大赛,构建“训-研-赛-展”一体化培育模式,持续深化全员心育格局。目前,全市配备专职心理教师1009人,配备率达98%,全市教师持心理A证399人,B证1.4万人,C证8.9万人。二是深化专业资源联动。构建“家校医”协同育人体系,联动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及医疗机构,成立温州市首个大中小“家校医”联盟。联合全市12所高校、4家精神专科三甲医院,通过校际交流、家校沟通、医校合作,在科普宣传、心理服务、危机监测预警与干预处置等关键环节发挥协同效应。创新实施“心理副校长”机制,“心理副校长”所在医院可为服务学校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门诊治疗、住院治疗、心理咨询等便利,及时与学校互通学生就医诊疗情况。针对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因心理问题看病就医等情况,通过将“心理副校长”请进学校或区域学生心理服务中心,开展学校、家庭、医生三方会谈,让家长正确看待心理疾病。全市12个县(市、区)共配备501名心理副校长,其中龙湾、苍南等首批实现心理副校长全域覆盖。机制运行以来,已为危机个案提供“绿色通道”138次。三是拓展家校共育深度。全市中小学100%建立家长学校,每学期对家长至少开展2次及以上的集体授课,推荐家庭教育学习资源数量不少于20个,引导树立正确家教观念并掌握科学方法。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机制,以学校为核心整合资源,推动馆校协同、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联动落细落实。打造“新雨”“温心有约”等家庭教育培训品牌,组建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及高校教授志愿者团队,累计开展讲座1100余场,制作《用心养娃36招》《3+N家长心理必修课》《家校共育·大家有约》等家长课程,每期观看人数均达2万人以上。

三、创设多元载体,打造“多场景”积极生态。一是构建健康育人新范式。连续六年实施校园心理健康“六个一”活动,面向不同群体打造心育特色活动,如开展教师“减压·赋能·前行”舒心活动,“读懂孩子,从心开始”家教指导活动,开展“阳光少年说”“幸福盲盒”海报设计等征集活动。探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制度,保障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帮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瓯海、乐清等多地出台相关制度,引导教师“不拖堂”、鼓励学生“离座”活动,破解“课间圈养”,保障师生“学逸平衡”。二是创新“心育+”融合新课程。在保障每月2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课程形式,打造艺术疗愈和社会情感能力等心育课程体系,如:温州艺术学校创新构建“心·艺”融合课程,形成“以美育心”的校本特色范式;温州市鞋都第三小学探索创新“哲思+心育”融合,面向不同学段的学生和家长分别开设“哲思心语”“家庭微哲学”两类公益课程;温州市城南小学构建IDEA课程模型,以社会情感学习共同体为基础,设立校内SEL主题馆,提供情绪识别工具、合作游戏空间等沉浸式学习环境。三是强化部门联动拓展新载体。联合团市委等部门,持续打造“心理游园”“助力中高考”等活动,开展沙盘疗愈、园艺治疗、艺术表达、团体游戏等16个主题体验区,年均吸引3000余名学生及家长参与。


版权所有:温州市评议办  Copyright Wzjf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证编号:浙ICP备110372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