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全面推进我市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以“山海相融、城湿共生”的东方智慧探索湿地保护新路径,为全球湿地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的绿色动能。
一是以标准为引领,体系化构建湿地治理新路径。温州作为“浙南水乡”,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漫长的海岸线,持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自2021年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以来,全面对标国际“五大标准”,扎实推进“五大体系”建设,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湿地保护网络。通过加强保护区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全市湿地保护面积达13.6万公顷,保护率达61.09%,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同时,注重珍稀濒危物种的监测与保护,推动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为全球湿地治理提供“温州样本”。
二是以创新为突破,特色化打造生态实践成果。在湿地保护中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标志性成果。南麂列岛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成为浙江省第二个世界级湿地及首个海洋类世界湿地;龙港新美洲湿地获批国家重要湿地,形成“国际—国家—省”三级湿地保护格局。通过建立全国首个红树林研究中心、完成全国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建设北缘最大红树林湿地等创新举措,温州在生态修复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沿浦湾经认证为全国首个自主负碳海湾,“温州打造红树林‘北进桥头堡’”做法获央视专题报道,彰显湿地保护的实践智慧。
三是以价值为核心,合力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以湿地保护为依托,推动“两山”转化路径不断拓宽。通过《温州市湿地保护办法》的实施,构建起法律保障体系,创新“六督”机制和问政平台,凝聚多方合力。三垟湿地、洞头南北爿山等区域获评省级观鸟胜地,生态资源转化为文旅品牌。依托湿地公园的生态优势,科学布局康养休闲、现代农业、滨海旅游等业态,打造瓯江“温州时尚外滩”等特色金名片。同时,将湿地保护与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深度融合,推动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赋能。